物聯網如何影響金融科技產業?
不論你是金融科技的狂熱愛好者,還是精通科技的創業家,或者只是對金融未來充滿好奇心,這趟探索物聯網對金融科技影響力的旅程都會讓你目不暇給。我們即將進入這個由物聯網驅動的金融創新世界,所以,系好安全帶吧!一起開展這場關於物聯網與金融科技相互影響、充滿啟示的探險之旅。
※強弱危機分析
優勢:
- 物聯網技術可以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例如透過感測器和大數據分析,能實現風險預測和自動化投資等功能。
- 物聯網能夠透過連接各種設備來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對於金融科技公司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更精準地理解客戶需求並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新型態的支付方式,如智能家居、穿戴設備等都可能成為新的支付工具。
劣勢:
- 目前物聯網在安全性問題上還存在一些挑戰。由於所有裝置都連接到網路上,如果安全防護措施不足,可能會被黑客攻擊盜取重要資料或者篡改交易紀錄。
- 對於一些保守或者不擅長使用科技產品的用戶而言,他們可能對物聯網產生抵觸感,這可能會影響到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 物聯網需要大量的數據傳輸,但在一些地區,網路連接速度和穩定性可能無法達到需求,這也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限制。
機會:
- 隨著5g通訊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將能夠使得物聯網裝置之間的數據傳輸更加迅速和穩定,有望帶動金融科技產業中基於物聯網的服務或產品出現新的突破。
- 政府正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計畫,在此背景下,各類公共服務都將與物聯網結合,例如公共交通、停車場等都可整合金流系統透過iot來實現自動化收費等功能。
- 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造成全球範圍內的社交距離措施實行,使得無觸碰支付(contactless payment)風行世界。此趨勢讓以iot作基礎的支付方式如行動支付、臉部識別支付等得以大幅度發展。
威脅:
- 由於物聯網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如果不當處理可能會引起用戶的反感,甚至導致法律糾紛。
- 物聯網與金融科技結合的服務或產品可能面臨來自傳統銀行或新創公司競爭和模仿,而且這些競爭者都擁有強大的資源和客戶基礎。
- 在未來股市、匯市等可能因iot而趨向高頻交易,若監管單位無法適時修訂相關規章制度以適應此變化,可能對市場造成混亂。
智能支付與交易
物聯網裝置,包括智能手錶、健身手帶,甚至是語音啟動的助手,正在革新支付方式。這些裝置能夠安全地儲存付款信息,讓用戶只需要輕點或簡單的語音指令就可以無接觸地完成交易。此外,連接物聯網的銷售點系統(POS)也提升了零售體驗。
透過讓顧客用他們的智能手機或穿戴式裝置支付,實現無縫且安全的交易,大大減少了對實體卡片或現金的依賴。
重新潤飾後:
物聯網設備如智能手錶、健身追蹤帶與語音助理等,正以創新方式改變我們付款的模式。它們不僅可安全保存付款資訊,在你輕觸一下或說出指令時即可完成非接觸式交易。
更有趣的是,連接物聯網的收銀系統(POS)提供更佳購物體驗: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或穿戴式設備即可順利且安全地付款,減少對實體卡片或現金的依賴。
風險管理與保險
如車輛或住宅等被保險的資產中,我們已經整合了物聯網感測器來生成即時數據。例如,車輛中的遠程傳輸裝置可以監控駕駛行為和車況,智能家居裝置則追蹤居家環境條件。這些數據被保險公司利用來更深入地理解風險並提供更加個人化的保險策略。
若投保人使用了物聯網啟用的安全措施,他們可能享有降低的保費,因為這讓保險公司能夠更精確地評估風險。
金融包容性
物聯網結合行動裝置,對於擴展金融服務到未能充分獲得服務的人群來說,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即使在遠方鄉郊地區,有限的實體銀行基礎設施仍可讓人們透過智慧手機連結。行動銀行應用程式可以讓他們接觸到基本的金融服務,進行付款交易,甚至更有效率地儲蓄,從而推廣金融包容性。
自動櫃員機管理與維護
ATM機內的物聯網感測器能夠即時監控多種參數,如現金存量、設備健康狀況及安全防護情形等。這種基於數據驅動的方式,讓銀行可以更精確地調整他們的現金補充計劃,降低因設備故障導致的停機時間,並強化安全措施以防範欺詐或破壞行為。
財富管理
透過物聯網產生的數據,配合先進的分析工具,投資者可以即時洞察市場狀況與資產表現。財富管理平台可利用該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投資建議以及組合管理服務。投資者因此能作出更有根據的決策,從而提升投資回報。
防止詐欺
當物聯網裝置與金融科技方案結合時,能提供額外的安全層級。例如,我們可以利用智慧手機的地理位置數據來確認交易的真實性。還有一種方式是分析行為生物特徵,比如使用者如何操作他們的物聯網裝置,這可以幫助我們找出不尋常的模式和可能的詐騙企圖。
供應鏈金融
透過供應鏈中配置的物聯網感測器,我們可以即時追蹤商品的流動情況與狀態。這些資料形成了一個防篡改且透明的交易歷史記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則利用這些資料,依據數據的可靠性為企業提供工作資本的取得方式,使得管理與供應鏈相關財務變得更加高效。
個性化銀行服務
像智能家居設備等物聯網裝置,可以產生數據,銀行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一台智能冰箱可以監測食品消費模式並建議最適合的雜貨預算。這種深度的個人化服務增強了客戶體驗,使銀行服務變得更加實用和親民。
客戶洞察和參與度
由物聯網產生的數據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關於客戶行為、偏好和需求的豐富資訊。透過分析這些數據,金融科技公司能夠量身定制他們的行銷策略,並更有效地與顧客互動,開發出更符合個人需求的金融產品。換句話說, 物聯網所生成的大數據就像是一座藏寶圖, 讓金融科技業者可以從中探索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和需求。
利用這些資訊, 他們不僅可以打造出更有針對性的行銷策略, 更能創造出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金融商品與服務。
法規合規
在嚴格受到監管的產業中,例如金融業,物聯網技術可以協助金融機構達到符合合規的要求。舉例來說,物聯網感測器能追蹤並回報作為合規義務一部分的資產的環境條件。物聯網裝置提供實時數據能夠讓合規報告更加流暢,降低違反監管規定的風險,並提高金融運作的透明度。
物聯網正在深入地改變金融科技業界。它不只是技術上的演進;它代表了如何提供和體驗金融服務的根本轉變。只要有恰當的策略去處理安全和隱私問題,金融科技公司就有很好位置利用物聯網帶來重大轉型力量,給客戶更有效率、更個人化以及更安全的財務解決方案。
換言之, 物聯網是打開新時代大門關鑰, 也是推動金融科技業界邁向新境的引擎。只要我們能妥善地處理好安全與隱私問題,就能夠充分利用物聯網的強大潛力,提供給客戶更高效、個性化且更安全的金融解決方案。
相關數據:
- 全球物聯網在金融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9年的249.4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464.2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10.8%。 來源: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 根據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計,物聯網有可能創造11兆美元的經濟價值到2025年,其中金融服務業將佔相當大一部分。 來源: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 英國已有67%的金融服務公司投資或計劃投資於物聯網技術, 以提高其業務效能和客戶服務體驗。 來源: accenture
- 日本約有48%的企業預期iot導入可帶來10-19%的成本節省,在金融科技產業中特別明顯。 來源: pwc japan
- 法國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預測,到2020年底,全球將有超過200億台裝置接入物聯網,這也會帶動金融科技產業需要更多數據處理和分析的需求。 來源: société générale